Search


我喜歡這張《黑暗騎士》海報,整套電影的象徵和原型濃縮在這三大主角的頭像上,小丑、蝙蝠俠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我喜歡這張《黑暗騎士》海報,整套電影的象徵和原型濃縮在這三大主角的頭像上,小丑、蝙蝠俠和雙面人分別以撲克牌、蝙蝠鏢和政治襟章遮掩臉龐,推演出無窮的人性哲理。

蝙蝠俠最容易講,《Batman Begins》已清楚交代Bruce的人格如何形成,你可以翻看我的文章重溫。有一點我未講的,就是Bruce如何成為一個完人?除了忍者大師的指引外,尤其重要是女主角Rachael扮演Bruce的阿尼瑪——男性內在的陰性靈魂。Bruce曾辯解說:「你表面所看到的花花公子不是真正的我。」Rachael卻道出了表裡不一的問題:「It'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, but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.」意思是人的好壞應該看行為,而不是看本心,有好行為就有好本心。即使全葛咸城的人看蝙蝠俠立心不良,Bruce只會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,蝙蝠鏢象徵採取行動。

電影張力全因小丑和雙面人考驗蝙蝠俠的價值觀。在西方小說的角色原型(國王、皇后、騎士、小丑)中,小丑原型代表諷刺現實和智慧化身,雙面人Harvey是白騎士,代表正義、冒險、拯救、抗惡,蝙蝠俠所飾演的黑騎士則代表守護、隱藏、不羈、獨斷。電影主題可概括成一句話:「小丑給予黑白騎士的道德考驗。」

小丑拿起撲克中的鬼牌,本來52隻牌維持了遊戲的絕妙平衡,一隻鬼牌卻可打亂原則。鬼牌上的圖案偏偏不是小丑,而是蝙蝠俠的頭像,你知道是甚麼意思嗎?

小丑是由蝙蝠俠製造出來的。

在《Batman begins》的結尾,警長Gordon跟蝙蝠俠簡述執法者與罪犯的軍備競賽難題:「當我們採用半自動步槍,他們就用自動的;當我們用防彈衣,他們就用穿甲彈;現在,到你出現了,戴着面具,在屋頂跳來跳去,然後到這個人出場,」他取出鬼牌證物,「持械行劫,兩宗謀殺,喜歡角色扮演,跟你一樣。」Gordon其實在埋怨:你以為你可以救葛咸城嗎?蝙蝠俠的出現卻招來更可怕的罪犯。

在拷問室,小丑對蝙蝠俠說:「我一點都不想殺你,你這個人太好玩了。You complete me!」從這一句話,可以解讀為小丑本來的生命存在缺陷,他或者曾經是一個憤世嫉俗者,對社會種種虛偽的原則和人們的假面具心生不滿,久而久之被迫瘋了;不過瘋癲並不完整,小丑雖自稱是渾沌的代言人,但沒有秩序供他破壞,渾沌便了無生趣。卒之,秩序的代言人降臨葛咸城,小丑因棋逢敵手而興奮,磨拳擦掌要跟原則怪蝙蝠俠玩遊戲。

蝙蝠俠輸了好多次,最戲劇性一次是小丑站在馬路中心挑釁蝙蝠俠駕電單車撞死他:「Come on!Hit me!Hit me!」他想,只要我逼到蝙蝠俠撞死我,他不可殺人的原則就會打破了,令蝙蝠俠的人格面具崩解。最終,蝙蝠俠炒車倒地,表面是小丑贏了,實際是Bruce不敗於和敗於對原則的堅持。

原則破壞,人就墮落,Harvey就是反面教材。衰在白騎士更背負葛咸全城人的希望。小丑知道,推倒一尊偶像,人民都會陷入瘋狂,淪為渾沌的僕人。可惜,小丑的理想要等到八年之後,Bane統治葛咸城才真正實現。可惜,瘋人院打開,不見小丑出來。

https://youtu.be/SoggUkEpBRM

作者

==========

作者首本小說《地球另一端》現已接受網購,每本連郵費港幣$75,歡迎inbox洽訂。亦請期待下一本小說《捉姦》面世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對我來說,文章,就是存在的探測器,揭示無知的布幕下的璀璨,讓讀者的知性更廣,感性更深,理性更明。
作者,1989年生於香港,著有小說《地球另一端》及《捉姦》。 writerhk@Patreon WriterHK@Parler WriterHK@gab 作者@MeWe
View all posts